超融合领域的十大弄潮儿
去年,融合基础设施风光无限;而今年,超融合基础设施大行其道。本文盘点的这十家厂商共同引领了超融合这股潮流。
如今,超融合基础设施已迅速成为IT界最热门的潮流之一。从初创公司到老牌厂商,几十家公司在拼命吆喝将计算、存储和虚拟化等资源、网络部件及其他软件组件整合起来的系统。
《Network Computing》撰稿人Howard Marks特别指出,“超融合”这个术语是VMware公司前任首席技术官Steve Chambers在2012年杜撰的。行业分析机构Taneja Group的存储顾问也声称这个名称是他们最先提出来的,大概是用来描述Scale Computing公司的超融合产品。无论最先出自何处,该术语用来区别Nutanix等初创公司的新型集成设备和像VCE的Vblock这种融合系统。VMware早在去年8月就推出了EVO:RAIL平台,从而让超融合系统一词进入了主流词典。
超融合系统现在成了整个融合基础设施市场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领域。据Gartner估计,去年融合基础设施市场年收入超过了60亿美元(它称融合基础设施为集成系统)。
知名专业社区Wiki on首席研究撰稿人Stuart Minima在1月份的一篇博文中写道,第一代融合基础设施产品将存储阵列与服务器和网络部件集成起来。“虽然这类解决方案提供了简洁性以及比传统基础设施更低的成本,但还是有机会充分利用最新技术(包括闪存、软件服务和密度更高的处理器核心),构建一种新的架构,这种架构既减少了架构部件,又能实现分布式解决方案。”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超融合系统有别于融合系统呢?在《InformationWeek》的一篇博文中,KEMP Technologies公司的产品研究和创新总监Bhargav Shukla描述,融合系统通常由“旨在协同工作的独立部件组成”;相比之下,超融合系统“真正模块化,因而带来了横向扩展的方案,而不是纵向扩展的方案。”
他补充说,交付的这些超融合系统通常采用了硬件设备的外观尺寸。
据超融合市场的早期玩家之一SimpliVity声称,超融合系统具有几个标志性特点,其中包括注重虚拟机,能够通过添加x86节点来轻松地横向扩展资源,自带数据保护功能,以及以软件为中心的设计。按照SimpliVity的定义,这类系统是由单单某家厂商开发和支持的。
超融合的最终目的就是让IT部门能够提升效率,减少操作复杂性,并迅速扩展资源,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
许多厂商搭上了超融合这趟快车。我们选出了在这个全新超融合市场一路领跑、扬名立万的10家厂商。
Nutanix
超融合领域的先驱Nutanix 在2011年就推出了第一款产品,最初一门心思想传达的讯息是“摈弃SAN”。如今,该公司的虚拟计算平台通过运行标准虚拟机管理程序和Nutani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提供了集成的计算和存储。据Gartner的集成系统报告声称,Nutanix的技术独特之处在于,“存储和计算两部分本身就融合起来,大大提高了集成度”――这种基于节点的方法“能够在理论上无限制地添加新的计算或存储资源,非常小幅地递增式添加。”
Nutanix在去年推出了号称业内第一款全闪存超融合阵列,已融资3.17亿美元,申请了43项专利,宣布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美元。去年,公司与戴尔签署了一项OEM协议,提供用在戴尔PowerEdge服务器上运行的Nutanix软件制造的融合设备。
SimpliVity
作为超融合领域的另一个先驱,SimpliVity在2012年进入公众视野。这家初创公司的OmniCube平台将计算、虚拟机管理程序、存储服务和网络交换等部分结合到x86服务器上,采用了集中式管理。据Gartner声称,OmniCube比其他集成系统更进一步,整合了诸多功能特性,比如内置虚拟机备份、在线式重复数据删除以及源端压缩和优化。
Scale Computing
据为Wikibon撰稿的Scott D. Lowe声称,易用性和简洁性是Scale Computing的HC3及HC3x超融合平台的独特之处。该公司选择了统一使用KVM作为单一虚拟机管理程序,并构建了自己的管理层,开发了高级功能,而不需要虚拟存储设备,并结合可直接访问虚拟机管理程序的基于对象的存储。依赖KVM还消除了商用虚拟机管理程序所需的许可费,让这款产品对小公司来说颇有吸引力。Scale Computing最近为HC3平台添加了集成的灾难恢复功能。
IMBOXX
总部位于奥斯汀的NIMBOXX在去年夏天筹资1200万美元,因此备受关注,声称其超融合系统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基本单元”。与Scale Computing一样,NIMBOXX也基于KVM。其架构的核心部件是安装到裸机上的Mesh操作系统。市场研究机构451 Research的创始人兼知名分析师John Abbott在一份报告中写道,NIMBOXX有别于其他超融合系统的地方在于自主开发的软件堆栈,包括一些开源组件(比如KVM)。他说,裸机操作能够“获得最高性能,又没有通常来自传统虚拟机管理程序的许可费和性能开销。”
VMware
去年夏天,VMware推出了EVO:RAIL平台,由此进入了超融合领域。EVO:RAIL包括VMware虚拟SAN(VSAN),充当众多硬件厂商的参考架构。提供EVO:RAIL系统的公司包括:惠普、戴尔、SuperMicro和日立数据系统,EMC最近推出了自己的EVO:RAIL系统:VSPEX Blue,加入了这个阵营。虽然诸多厂商声称EVO:RAIL及其他超融合系统比传统存储系统来得便宜,但EVO:RAIL系统的成本可能实际上让人吃惊。
Pivot3
Pivot3根本不是什么新面孔,它早在2002年就已创办,专注于融合虚拟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该公司称,它在2008年推出了第一款超融合设备,当时有家赌场要求用一种安全、经济又高效的办法来存储视频流(当时,Pivot3称之为“无服务器计算”)。Pivot3使用标量纠删码(Scalar Erasure Coding),开发出了vSTAC OS;公司声称,该操作系统“让在集群中某个设备上运行的任何程序都可以访问集群中所有设备上的资源”。Pivot3专注于视频监控和虚拟桌面市场,全球有1300多个客户。今年年初,它又筹集到4500万美元。
Maxta
Maxta采用了一种基于软件的超融合方案,提供了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可以部署在x86服务器上,结合使用任何虚拟机管理程序和存储设备。Maxta的MaxDeploy参考架构提供了预先定义的方式,以便结合Maxta的软件和合作伙伴的硬件平台,包括思科统一计算系统(UCS)C系列机架系统。Maxta在去年春天筹资2500万美元。
Gridstore
Gridstore提供的超融合基础设施产品是为微软Hyper-V度身打造的。该初创公司的超融合设备既有全闪存版本,也有混合版本。不像其他横向扩展的存储产品使用SMB和iSCSO之类的标准存储协议,Gridstore把管理横向扩展集群的工作大部分放入到充当虚拟控制器的客户机。如果Gridstore能充分利用其作为第一款针对Hyper-V优化的存储系统这个地位,那么在市场也许有优势。
Stratoscale
以色列初创公司Stratoscale在开发一款“与硬件无关”的软件平台,该平台融合计算、存储和网络,支持虚拟化工作负载和容器工作负载。该平台旨在可以自动实时分布物理资产和虚拟资产,以提高运作效率,并采用了集中管理。去年11月,Stratoscale称收到了以英特尔资本公司领投的3200万美元创投资金。
Atlantis Computing
Atlantis Computing总部位于加州芒廷维尤,其USX架构旨在让客户可以利用现有的服务器构建超融合基础设施。USX方便用户跨多个服务器集群,聚合大众化本地存储、闪存或同时结合两者。今年1月,Atlantis发布了面向思杰环境的USX,它可以在基于行业标准的x86服务器上运行,并与XenServer集成起来。
新闻来源:NetworkComputing|云头条翻译(未经授权谢绝转载)